bob国际上海人爱这个地方,不仅因为它6000年了。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“那一座城”(id:thecity2015)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上海,松江。
新上海人,只晓得这里的宜人风景,或是佘山昂贵的别墅群。
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,这里是上海真正的根。
一个月前,王家卫的新电影《繁花》终于开机。取景地就在这里,虽然是搭建的景致,但念念不忘的氛围,倒是嗲得可以。
电影《繁花》海报。图/豆瓣电影
而同样, 这也是韩寒最爱的电影拍摄地。
电影《飞驰人生》里,泖港大桥,黄浦江畔,落日的余晖,光景犹在。
电影《飞驰人生》。图/豆瓣电影
松江,是它的名字。
这里,有着6000年最古老的上海记忆。
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,素来都有“先有松江府,后有上海滩”之说。
松江,在上海的西南,面积不大,相当于整个上海市的十分之一,但形状却相当有情趣,像一颗跳动的心脏。
松江区。在上海的地理位置示意图。图/网络
史料记载:元二十九年(1292年)上海县立,辖于松江府。松江府就位于现在的上海松江区。
而再往前,早在6000年前,就有马家浜文化的先民生活在松江西部的九峰三泖一带,他们就是今日上海最早的居民。
所以,说松江是上海之根,绝对言之有物。
图一,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夹砂红陶陶釜;图二,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。
只是近些年来,松江新吸引人的地方越来越破圈。
自小在上海长大的木子告诉我,他老爸就住在松江泗泾,他自己的小家庭在浦东,周末过来玩耍,觉得密度低,舒适得很。
他也爱松江的新区,当他为松江印象城围挡上的艺术涂鸦而兴奋时,几千年的唐经幢上依旧流云涌涌。
松江印象城围挡上的艺术涂鸦。
偶有老人提起广富林,提起那几条古街,似乎那已经是尘封已久的城市记忆。
这6000年的老松江,你了解多少?
火烧云。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。
01 念念不忘广富林,这里有6000年上海滩的的记忆
一直被老上海人津津乐道的广富林,现在已经变成松江的一大景点了。
但这里,绝不仅是一个遗址公园那么简单。
上世纪60年代前后,松江广富林的村民们在开凿河道时,一并挖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陶器,有的呈三足,有的印着普通人看不懂的花纹。
广富林遗址出土的文物。图/魔都女霞客
村民上报政府,政府立即派人来看了看,惊为天人;
新石器时代晚期,典型的良渚(zhǔ)文化类型。于是,广富林遗址,得以重见天日。
航拍广富林遗址公园。
余秋雨曾经说过,“广富林文化遗址尽管现在还不太著名,但它具有很大的意义。”
良渚文化啊,可以说,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。
其实,在6000多年前。
上海市域内只有西部的青浦、松江、金山三地基本是陆地,直到3000多年前,包括市中心区在内,其他区域仍处在海平面之下。
而那时候,不知道是哪一族先祖,就已经睿智的选中了松江这块宝地,一住就是几千年。
上海松江泗泾安方塔。
松江的文明发展,很有意思,且一层比一层有来头。
3200年前,是马桥文化;3900年前,是广富林文化;4000多年前,是良渚文化和钱山漾文化。而6000年前的上海滩,则是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。
中间崧泽、良渚、钱山漾、广富林四种文化,各取第一个字“崧良钱广”,谐音“松粮钱广”,喻意“松江粮食多、经济发达、影响很广”。
甚是有趣。
马桥文化、崧泽文化时期的代表陶器。
让我们再回到现在松江和让人念念不忘的“景点”广富林。
广富林,在松江城西北6公里,辰山塘东岸,古代属于华亭谷。
复原后的广富林古文化遗址旧日景象。
松江古称“云间”,广富林曾被誉为“云间北首第一镇”。有“先有广富林,后有松江史”的说法。
华亭,云间,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极美的词。
松江广富林,知也禅寺。
朱雀门,为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正南门,依据中国古代"四象"学说中"朱雀"代表南方而得名。
遗址内,青石板路蜿蜒,白墙黛瓦的徽派院落,清净幽远;马头墙、屋脊、廊柱、门墙和木窗上的雕花……
抬眼可见,随处的细节都是极其古朴雅致。
据了解, 现在广富林遗址内,复原修葺的徽派古建筑,多是搜集自散落在安徽乡村的古建筑,再原汁原味搬迁而来。
一砖一瓦,以及所用的木头,大多已有数百年历史。遗址里的博物馆,详细记载了松江以及上海滩这么多年的文化变迁。
若是想了解松江的过往6000年,这里必有回响。
02 时间褪去后,这里有上海最初的的模样
都说上海有16个区,松江这是其中这一。但万万没想到的是,论人文,松江就占了三分之一。
上个月,松江最美的一栋楼——杜氏雕花楼重新开放。
杜氏雕花楼。图/岳诚
只是不同的是,多了一片「非遗传承地」的牌匾。
杜氏雕花楼。图/岳诚
这座始建于明清的杜氏雕花楼,坐落在松江的中山西路上。百年前,松江当地名绅杜岭梅特地为女儿杜怡清建造,并将其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了女儿。
走进去,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况味。
杜氏雕花楼内部。图/梓涛
这座杜氏雕花楼,是传统的四进庭院式江南民居。
屋顶是硬山式马头山墙,青瓦白粉墙层层错落,从前楼到后屋和厢房,格局精巧,每走一步都能豁然开朗。
且不论宅子里每一处雕花的精细,内里的顾绣、皮影戏、江南丝竹……等等老松江手艺的非遗传承,已经让人觉得惊叹。
底蕴的传承,不过如此。
百年前建筑的风格,非常精小细致。图/梓涛
走出雕花楼,是松江的仓城老街。
城中一条老市河,穿起了悠悠岁月。这里,曾是明清两代松江府最大的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。
由于明清建筑众多,《中国古建筑史》中曾评价赞誉仓城的建筑:“数量之多、技艺精美,苏州、杭州、嘉兴府齐名。”
图一,仓城老街。图/网络;图二/老市河。图/Shirley雪梨酱 by携程
当然,松江的精彩,绝不仅于此。
这里有上海市地面最古老的建筑——唐经幢。
松江,唐代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”。图/yocan
这尊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”,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(859年)。后来,人们简称为「唐经幢」,坐落在如今的松江中山小学内。
它是松江二十四景之一,有诗夸赞为:流云衬托唐经幢,丽日映出宫样状。亭亭玉立幽静里,楚楚动人好风光。
而中山小学的师生们,尊称它为“千岁老人”。
唐经幢中的二十一级雕刻。图/yocan
距今已经有900多年历史的方塔,也在松江。
原名兴圣教寺塔,为砖木结构,高42.5米,4面9级,因其呈四方之形,故名方塔。
此塔相当古朴秀美。即便翻修后,也依旧保留了唐朝建筑风韵,实为难得。
以及,去上海经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赏荷。
去“黄浦江之首”看烟渚和落日。
松江“黄浦江之首”——石湖荡镇徐厍村徐厍公路附近。
去泗泾看老上海皮影戏。
松江的美好,就跟它这里2000多年的“皮囡头戏”一样。
松江人,称皮影戏为“皮囡头戏”。大家形容是——“千军万马是他,单打独斗也是他。”
那么松江也是一样——峥嵘岁月是它,生活静好,也是它。
03 新文化的孵化,在松江有一场「破次元行动」在萌发
说松江有这上海最初的模样。
可同时,在松江新城,又有着上海未来的光亮。
城市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:
“贮存文化、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,这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。”
在松江,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,这里正处在由老遗址向高新区形象过度的阶段。
遗址老区在守护着6000年的文化根基时,代表松江的高新产业的一代,开始进行一些艺术实验和文创探索。
就在广富林遗址公园的隔壁,广富林路与人民北路交叉口,一个充满潮流实验气息的商业体——松江印象城即将落成,新旧文化探索和承接的第一步已经迈出。
背靠广富林的底蕴和悠扬,面对13.5万高校群体的蓬勃和梦想,这座新的商业体注定要搞些事情。
于是,一批全国各地的本土艺术家来到了松江,在松江印象城的号召下,发起了一场“破壁新声场”的围挡艺术活动。
艺术家们用长长的街边围挡,创作了10幅艺术涂鸦,描绘了松江印象城的八大特色空间。
部分涂鸦,点击可查看大图。
大力,是其中受邀来这里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之一。
90后,画风有着浓浓的街头风,似乎和松江这个老城文化背道而驰,又似乎可以兼容并叙。
毕竟,围挡的艺术主题是“破壁新声场”——打破次元壁,发出内心的声音。
大力画的这幅艺术作品,描绘的是“烟火气场”,区域的名字,就已经很好听。
“又霸气又接地气,也像极了松江这里。”
大力说,“所以我用古今文化做结合,用都市和市井做融合。”大概就是,人神共存,大力笑了笑。
大力的《烟火气场》
的确,在《烟火气场》这幅涂鸦之中,有二郎神有哪吒有阎罗王,大力谈起了绘制这幅艺术作品的初衷:“我觉得传统和潮流,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。”
纵观大力之前的艺术作品,也的确如此。
他甚是喜爱神话和鬼怪的元素。第一次创作的神话人物就是门神,再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。迄今为止,已经创造了300多幅神话人物作品。
对于,传统元素和潮流的融合,大力有自己的见解,他觉得,有三个因素颇为重要。
一是人文气息,“不管什么作品,人文气息是基本。”
然后,是有趣以及和谐。
“两个文化在一起,应该是有趣并且和谐的。就是这样的画面,给人惊喜。”
对的,和谐和有趣,就是现在松江的新文化和松江的6000年历史之间的平衡和惊喜。
无数年轻人涌入上海,涌入松江。
他们在这“历史文化之根”上面,创造着自己的“声音”和“气场”。
部分涂鸦
就像松江印象城,此次艺术围栏的破壁新声场。
艺术共生,文化共生,城市共生。
这也正是松江印象城,正在努力在做的事情——“多次元对话世界”。英文诠释更为直白——“Where different worlds blend, YOU VOICE”。
定位于“多次元对话世界”的松江印象城,让年轻的本土艺术家们用画笔诠释项目的“生长过程”,进行Art Building的跨次元创作,和年轻客群对话,以凸显年轻人的话语主场。
“You Voice”本意是“由你发声”,与大众时刻保持沟通与对话的状态。
相信。
松江印象城,将是一个全新商业空间,一个实现多次元世界融合与对话的次世代商业体。
是购物中心,也是松江新形象的表达者。
——
城市啊。
不是只因为古老才有意义,而是因为古老的沉淀,新的东西才能焕发生机。
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如此。
我们虽然一直在说,松江的古老和底蕴,是珍宝。但能够让新的艺术生命在此基础上传承下去,才是真正的延续。
广富林的“新”与“旧”。
正如大力在即将落成的松江印象城,所绘制的艺术围挡,他说他希望传达人神一体,传达古今合一,也希望传达包容和对城市的期许。
嗯,既年老又年轻的松江,可值得期待的地方,还有太多。
航拍广富林“新”建筑。
版权声明:
文中部分图片来自图虫·创意及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无特殊说明,则为品牌方供图
作者 / 城城
· END ·
商务合作
微信/电话: 13392316112 城城
电商合作
微信/电话: 13688913816 M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