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b娱乐4.1%的工行40亿理财竟然也暴雷了?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:一本黑(id:darkinsider)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 我常说年轻人不要玩股票,尤其啥都不懂就进场,指不定亏得底裤都不剩。 股市赚钱风险大,于是稳健性理财成为大家的首选,买基金、买银行理财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虽然收益低点,但胜在稳。 谁知道银行理财也有暴雷的一天! 就4.1%的收益,就这,还翻车了。这也太不可思议了。这事究竟是怎样的,为什么会暴雷? 下面的内容来自我的一个朋友,他是一名基金经理,叫强少。之前也有介绍过,专写干货。 以下是他对这次工行理财暴雷的一些分析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。 上周末消息: 宇宙行--工商银行,爆出惊天大雷。 由他代销的鹏华资管的理财产品暴雷了,规模足足有40个亿。 这可是大雷啊,要知道这是纯纯的银行理财产品,收益只有4.1%。 大名鼎鼎的工行,收益才4.1%的理财产品也好意思暴雷? 万万没想到啊。 到底是怎么回事? 银保监会领导之前就提醒投资者: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%就要打问号,超过8%就很危险,10%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。 工行这次刷新了底线,首破4点多的正规银行理财暴雷的记录。 这个产品本质是由工行代销,鹏华资管发行的一个叫聚鑫的理财项目。 收益只有4.1%,门槛是100万,期限是6个月。 这次被坑的又又又又是大户。。。 产品其实是一个固收类产品,风险等级也仅仅是R3-中风险。 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,现在低收益也不保险了? 好多朋友问我咋回事。 我原本觉得就是一般的资产踩雷了,之前也发生过许多次。 但我深入地挖了挖事情本质,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。。 先搞清楚资管团队和代销团队。 说白了,就是一个负责生产管理,一个负责吆喝去卖。 那么暴雷,主要是资管团队的责任。拿着投资者的钱,没管理好,亏了! 结果代销团队工行却跑出来积极兑付。 有钱也不是这么糟的吧? 先来看下工行的兑付方案: 承诺今年10月20日,兑付本金的50%,另外48%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,2%的本金会作为理财收益,一年之后兑付。 也就是说,投资者一年之后是可以拿回本金的,至于利息呢,就洗洗睡吧。 松了一口气,至少本金可以拿回来。 那投资者想知道,这钱到底怎么亏的呢? 能不能给我看一下投后报告啊,财务中报啊。到底基金经理是谁,钱投向了哪里? 可是,不管是工行还是鹏华,都对此事缄口不提。 越看越不对劲。 众所周知,我们在买理财产品的时候,对于产品的投资标的,一般产品都会有说明。 这次的鹏华聚鑫系列,产品说明书是这么写的: 主要投资于现金、正回购、逆回购、银行存款、同业存单、债券(含可交换债券)、证券投资基金、央行票据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、资产支持证券,以及具有业绩比较基准的各类证券投资类资产管理计划(如信托计划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、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、期货资产管理计划等)。 这不等于没说嘛! 固收产品能亏出这么大的坑,投资者当然疑问了。 你到底拿我的钱去做啥了? 投资者不乐意了,找鹏华、工行要投资报告。 结果这两家,踢皮球的技术,比中国足球好多了!!! 工行表示,投资报告要找鹏华资管团队要,钱是鹏华在管。 鹏华表示,报告只提供给代销团队,自己不接触客户,要找就找工行。 真把投资者当韭菜? 我TM还真要好好查下原因。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 我查遍了网上的资料,有多种说法,我觉得最可能有三种原因。 1)底层资产踩了海航的雷 底层资产就是这个项目的钱,到底流向了哪里。 据知情人士透露,这次底层资产,很可能是海航的债权。 海航发生了什么,即使是普通人,也有耳闻吧? 短期6个月的产品,去买海航的债券。 这基金经理的数学怕是体育老师教的。 海航集团的债务风险很大,近几年来的盲目扩张,导致了现金流出现流动性风险,还放了较大的杠杆。 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,盈利能力也在下降,目前,海航集团未到期的债券存量规模逾百亿。 2)产品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比较专业,简单理解,就是拆东墙补西墙。 现在发行期限超过1年的理财产品就很难卖。 但是很多银行,比如需要一笔要投资两年的资金。他就发四次期限半年的产品。 在第一期要到期的时候,开始发第二期理财产品,用新投资者的钱去偿还老的投资者。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,早晚有一天是盖不住的。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从业协会的备案信息,鹏华资管在协会备案的“聚鑫”系列产品合计多达28只,包括聚鑫1~25号,聚鑫A、聚鑫B和聚鑫C。 而投资者购买的鹏华聚鑫1号资产管理计划早在2015年1月便完成备案,其他27只产品亦早在2017年7月19日前完成备案。 从备案时间看,产品也有可能存在着期限错配。 3)可能是个假集合产品 这个原因就更劲爆了。 这个模式涉及到专业知识多,一般人可能看不懂,我简单解释一下。 可能这件事彻头彻尾就是工行一个人在玩的游戏。 什么是假集合,资管团队拿产品给银行代销,但是投资方向要听银行的建议。 也就是说,从募集资金,到投资去向,都是银行一个人说了算。 资管团队在里面,就是扮演一个通道的角色,拿点通道费走人。 所以你问鹏华要投资报告,他哪能给啊。 银行为什么要这样玩? 核心原因: 1、通过银行体系外的业务,来提高盈利能力。都知道,体系内的监管是很严的。 2、万一遇到坏账,可以说这不是我银行导致的,保住了银行的声誉,最终大不了钱我来赔。 听到这里,工行为什么要积极兑付,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? 即便是大银行推荐给你的理财产品,也未必安全。 既保本,流动性又好,收益还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 去年招商银行代销的钱端理财产品暴雷,投资者损失14亿。 我有个邻居,辛辛苦苦攒了300W,投在里面,一夜没了。 今年中行原油宝事件,损失上百亿。 而这次,买了一个正规的理财产品,收益只有4.1%,都会违约。 还能怎么办呢? 买理财产品前,一定要认真的看说明书。 不管是再大的机构,在底层资产说明里,不清不楚的,一定不要买。 一个简单的理财产品,里面都有这么多道道,更复杂的产品怎么办? 普通的投资者,怎么玩得过这帮老谋深算的金融家。 现在这个时代,正在倒逼着投资者学习。 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 不学习,付出的就是真金白银。 后面强少,会尽量多的用这样直白的语言,讲透一个个金融骗局,爆料各种金融圈内幕。 尽可能帮助大家避开金融里的那些坑。4.1%的理财也好意思暴雷?
鹏华违约,工行却积极兑付?
对原因缄口不提
到底为什么会暴雷?
银行理财也不安全了
总结